第168章 名士清议_我,刘辩,三兴汉室
超爽黑啤 > 我,刘辩,三兴汉室 > 第168章 名士清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8章 名士清议

 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,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,感谢您的支持

  第168章名士清议

  且不说宪帝曾对今上的交待,何太后对他的信任不比张让要差,他的弟弟赵延现在还在城门校尉的位置上待着呢。

  赵忠清楚地记得,今上曾向他和张让承诺,以列侯之身作为臣子陪葬平宗孝宪皇帝的文陵。

  对于为臣者来说,这是莫大的恩典。

  生为列侯,死有所归。

  还要什么其他追求呢!

  而且,张让要兼顾校事校尉的事,郭胜要留在云台殿中侍奉,将来对付郡县长吏,孙璋如何能竞争过他?

  想到此处,想到那些士大夫是如何辱骂他们这些宦官的,赵忠忍不住激动地颤抖起来。

  这一日可要快点到来啊!

  ……

  “孝子三年不改于父之道!”

  雒阳的一处宅院之中,数人坐而论经。

  其人皆是士人眼中的名士,被刘辩罢免的何颙赫然在列。

  自清议之风兴起之后,名士相会,常有针砭时弊之语。

  《论语》中的一句话放在这里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。

  陈留人孔伷道:“孟庄子之孝者少也,孟庄子没有更换父亲的旧臣,更改父亲的为政,此实乃难能可贵之事,恐怕也只有古之先贤能做出来吧!”

  孔伷的话语中带着些怨气。

  他自认才能卓越,也曾作为上计吏入京。

  因上计十分重要,关系到太守的功绩,所以上计吏向来是郡中最有才能之人担任,其中优异者还能被留在京中为官。

  孔伷虽没能因此留在雒阳,却也涨了不少名气。

  此次有诏书令各郡举名士贤才,孔伷便是陈留郡所举之人。

  作为最早到雒阳的一批人,他在京中结交了许多名士,甚至还在部分太学生的邀请下讲了一次经。

  也因此,孔伷的消息十分灵通。

  在写完议事奏书后的等待时间,他听闻皇帝当先召见了数个此次受举之人。

  孔伷自觉自己奏书中引经据典,全是圣人之言,其中所举,俱是高论。

  他自认二千石亦可为也。

  可他左等右等,始终没有得到召见。

  孔伷心有不甘,甚至自觉受辱。

  不如荀攸倒也罢了,荀氏的家学在那呢。

  但与他临郡的程昱是何种人?不过得了一个陈公台不愿要的名额而已,竟也能被召见,并被拜为侍御史。

  当晚,孔伷听到来自隔壁东郡郡邸处的齐刷刷的祝贺声,气得一夜都没睡好。

  孔伷一度生出了离开的念头,若是身上有个官印,他只怕要挂印而去了。

  直到他得知了自己将成为尚书郎。

  尚书郎属尚书的助手,协助处理撰写文书,官秩四百石,尚书六曹每曹六人。一年为守尚书郎,三年为侍郎。

  作为皇帝的内臣,才能更易被发掘,只要有能力,往往前途似锦。

  与他交好的汝南人许靖便是尚书郎,已经当了第二年了,明年便可成为资深的侍郎。如能再进一步成为位卑权重的一曹尚书,只要外放常常会是二千石。

  孔伷既舍不得尚书郎能带来的光明前途,又不满于现状。

  他有心写一份劝谏的奏书然后飘然离去,得享名气,却又担心惹得天子记恨终身仕途无望。

  孔伷终究是有追求功名之心的。

  如此,在清议之中,孔伷作此发言也就不奇怪了。

  几人顺着这个话题中隐隐的批判之意,很快就转到何颙被罢免的事情上。

  何颙道:“我昨日还收到本初的书信,他已经回到家乡了,我已准备离京前去拜访!”

  孔伷感慨道:“袁君名扬四海,恨不能与之相见。伯求,我并未听说袁君有何过错,为何主动请辞啊?”

  何颙道:“吾不知也,只怕还与前将军有关。前将军早前立志铲除宦官,奈何,奈何……如今闭门自收,恐已没了锐气。”

  伍琼叹道:“前将军为天子之舅,却被囚于府中,铲除奸佞之志不得昭彰。如之奈何啊?”

  伍琼,汝南人,乃是袁绍的同郡好友,关系甚佳。在袁绍辞官后,他便为袁绍打抱不平起来。

  孔伷震惊道:“君之所言,莫非袁本初也同伯求一般,无过而被天子所厌恶?”

  伍琼摇头:“未可知也!”

  话虽这么说,但就他之前的表现来看,但他是这么认为的。

  何颙却持有不同意见:“必是宦官谗言,我之所以被罢免,就是因为蹇硕此僚!可惜前将军被困,大将军亲近阉人,天子为阉人所蒙蔽,太傅太尉亦无能之辈也!”

  在他看来,除去宦官,天下就清净了,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

  话题马上就进入到了最和谐顺畅的骂宦官环节。

  ……

  校事校尉处,贾诩正听着属下汇报。

  “校尉,这些名士们议论之时,身边侍奉的全是其家中奴婢,人手实在是安插不进去,花钱收买奴仆又担心事情泄露打草惊蛇,故而未能探清,请校尉责罚。”

  贾诩摆了摆手,不仅没有怪罪,还安抚道:“而今各处初立,未能建功也称不上罪过,以后当勉之。”

  “谢校尉宽恕。”

  见属下松了一口气,贾诩问道:“我此前让你每日都要抽出些时间学几个字,如今学的如何了?”

  那人面露苦色:“校尉,换做小时候我一定愿意学,但现在……”

  “旁人都能识字你不能?自行领罚去吧!”

  待属下离开了,贾诩叹了口气。

  他觉得自己要是依着陛下的意思将校事校尉部完全组建起来,起码得少活十年。

  他的麾下能力是有的,但能识文断字者太少了。

  能从头开始学的同样不多。

  愁啊!

  他需要能协助他处理文书的小吏,需要能主管一地的属官……可这些,都要求识文断字。

  贾诩有心摆烂,却又担心一门心思立功的张让从中作梗。

  如今读书人最聚集的地方乃是太学。

  贾诩犹豫许久,还是决意试上一试。

  有着之前为百姓纾难功绩,校事校尉的名声起码现在来说还称得上不错。

  一些人也只敢在背地里骂骂。

  以此名声应该能引来不少太学生。

  但怎么将人留下了却是个问题,而且一旦这事传出去,他贾文和的名声大约也没了。

  所以贾诩决定专门挑选那些出身寒微的,这些人缺乏反抗的本钱。

  反正他们从太学出来后大概也只能去郡县教一教孩童,这也算是送了他们一个好前程。

  这么算起来他贾诩还是个大善人呢!

  贾诩继续思索着,这些能被他骗来的太学生想必不乏未经世事之人。

  还得需要一些精练的读书人。

  这时,有人通报,张常侍派了一个小黄门前来。

  贾诩眼前一亮,他想到中常侍小黄门的家人子弟。

  或许可以废物利用一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shp.cc。超爽黑啤手机版:https://m.cshp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